《敢让孩子做自己:家长身边的跨学科国际教育指导手册》

作者:少年商学院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上市日期:2015年01月

内容简介:

不管你的孩子现在在国际学校还是应试教育体系里读书,不管你的孩子未来是否有出国留学的打算,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我们正在努力使孩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我们在家庭教育当中,给孩子做了怎样的示范,充当了怎样的角色?“我希望未来我有一个好的孩子”,还是“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 本书精选“少年商学院”公众号最受欢迎的70篇极具指导意义的热门文章,向读者系统介绍欧美的儿童人文教育方面的信息,向中国精英家庭分享原生态前沿启蒙实验和家长真实体验及感悟。力图将欧美青少年创新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以故事化和顾问式的方法,融合并嫁接到中国孩子的教育与学习上。

在线阅读

全本定价:¥38

作者简介
少年商学院
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是中国青少年创新实践领先平台,由前南方周末资深记者张华及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并曾在美国中学任教的Evan Wang共同创办,获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创办人David Kelley教授认可,向中国青少年普及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这一创造力训练体系,并提供“趣课题”在线教育项目,以及设计思维工作坊、国际游学等线下项目。
少年商学院微信是国际教育领域领先微信公众号,集结全球数十位特约撰稿人,每天一篇精选实践与心得分享文章,截至2014年底用户已达25万。
精彩推荐
1. 有料、有深度、大视野的教育理念。国际教育领域 自媒体“少年商学院”精选内容!
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是青少年创新实践 平台,截至2014年底用户已达25万(纯口碑效应),是极具影响力的教育类公众账号!其微信号的文章日均阅读量在3-5万之间。这些文章并不落于对当下中国教育环境的批判与抨击的俗套,而是直接关注那些优秀家长的教育方法、思想和理念,因此具有极强的实操性质。
2. 体验式、故事化、实用性的教育案例诚意分享!全球数十位特约撰稿、优秀华人家长亲自实践。
少年商学院汇集了像南桥先生(很有声望的教育工作者)、黄全愈(美国迈阿密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这样的教育领域的专家,也有侨居和定居海外的成功妈妈,还有之前在博客上分享教育心得而有相当人气的博主,甚至微信创始人都亲自上阵,分享自己的一手教育经验,都是亲身实践,诚意十足。
3. 立足于孩子的需求,用真实案例告诉你“敢让孩子做自己”才是优秀教育之本!
你是希望未来有一个好的孩子,还是希望你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问题。很多家长的教育并不是从孩子的需求出发,而是从自私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出发点就导致孩子并不是被教育。这本书用优秀家长的教育案例,来证明卓越的教育一定是从敢让孩子做自己开始的。

《敢让孩子做自己:家长身边的跨学科国际教育指导手册》

作者:少年商学院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上市日期:2015年01月

让孩子创造性地玩电脑,一位新西兰华人老爸的探索

如今这个年代,想让孩子完全不接触电脑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家里的小朋友就天天腻在电脑前。可是电脑这玩意儿,接触多了就容易上瘾,有些孩子甚至因此而患上生理或心理疾病,到了需要求医治疗的地步。怪不得不少父母把电脑视为洪水猛兽了。
可是当孩子在玩电脑时,我们真的能把他们拽开吗?我们甚至可以反思:电脑真的这么可怕吗?就我本人这几年和电脑的“斗争史”来看,与其想方设法地阻止孩子不让他们接触众多的电子产品,还不如好好琢磨一下该怎么有效利用这些电子产品。
我家小朋友从一岁半就开始接触电脑了,那时我们常在电脑上给他放一些教汉字的有意思的动画片,后来又让他玩办公软件,在空白文档上乱点击,改改字的颜色字体大小,敲敲英文字母等,出来的效果我自己也觉得很有意思。后来孩子上了幼儿园,每周有一次一个小时的电脑课,学习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我家孩子因为接触电脑早,竟然一跃成了班里的电脑高手,不知道有多自豪。
孩子的自豪,鼓励了我继续“无为而治”,愿意玩就玩吧,孩子也是好奇,并不会上瘾。但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孩子大概四岁的时候开始接触电脑游戏,竟一发不可收拾!植物大战僵尸、ZUMA、 ZUMA
REVENGE……不计其数的网上游戏,打过一关又有下一关,简直没完没了了!
电脑游戏就这样占据了小伙子的心,我们一度被他折磨得有点儿抓狂,于是跟小伙子约法三章——规定只能在周末才可以玩游戏,每次不能超过半个小时,规则制定后还煞有其事地让小伙子签了字、画了押,坚持没多久就缴械投降了——孩子竟想瞒着我们半夜起来玩。
看来限制是行不通了。那就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吧!我们开始在孩子的课外时间安排许多活动,一起去做运动,一起去淘好玩的玩具……慢慢把孩子玩电脑的习惯“赶”到周末去,而不是上课后。
这个方案没持续多久,我自己就不满意了,为什么我一直纠结在怎么控制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而不想想,怎么让电脑成为我在育儿路上的好帮手?于是,我开始寻求与电脑的“和解”。
前段时间,小伙子特别迷外星人,在网上搜罗了很多外星人的图片。我忽然想到,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做一副外星人卡片呢?这个想法一冒出来,我立马下了一个 PhotoShop,教孩子修改图片,包括抠图、确定尺寸等,最后还打印了出来,做成卡片。操作前我还怕这对小伙子来说会有点难,事实却证明,不到一会儿他就上手了,一个人在那儿玩得津津有味。永远别低估孩子的潜能啊!
这件事以后,对我或孩子而言,电脑不再仅仅是看动画片或玩游戏的工具,它还能帮我们完成许多更有趣、有意义的事情。最近学校里老师在讲三维图形,我们出动了另一款画图软件——Google 的 SketchUp,什么是正方体、什么是长方体、什么又是四面体……自己画一下,很快就明白了,比起讲半天理论,可不止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保持孩子的热情,我还和他老师“串通”好,让小家伙帮老师准备电子课件。
现在,小家伙还在玩电子游戏,但更多时候,他喜欢自己去发现好玩的功能,有的时候上 YOUTUBE 去找自己喜欢的歌曲;在注册了邮箱地址后,他会不时给国内的朋友写信;自己搜索查询喜欢的玩具在哪个商店里有卖,还要货比三家;用电脑练习中文发音……
儿子的学校里,每间教室都配有电脑,还有专门的电脑室开放给不同年级的孩子。随着年级的增长,电脑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孩子们的学习,网上的数学比赛、做调查、写报告,高年级的孩子们还得给自己的班级设计个网上论坛。有了之前家里的电脑“培训”,小家伙用起电脑来非常麻利,一不小心又成了“高手”。
从与电脑的“硬碰硬”到最终“和解”,孩子收获了很多,我的心态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好坏,我们不希望孩子片面地使用电脑,那么我们自己是否已经片面地理解了电脑?只有合理地引导,才能让孩子真正玩电脑,而不是被电脑玩。

美国中小学生没那么好“混”

经常听一些国人评论,美国中小学读书可以轻松过关,不用整天写作业,上学以玩为主,好应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儿子正在美国上十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一)的某海外网友曾在网上晒了其子英文课上的阅读书单:《奥赛罗》《埃涅伊德》《神曲》《十日谈》《君主论》《麦克白》和《独立和解》等经典著作。这个课程的期末考试的一部分是一百多道的多项选择题,一个半小时完成;另一部分是写三篇文章,题目都很难,譬如:“奥赛罗的人生为何如此悲剧?”“对于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作者)来说他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麦克白》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为什么?”很显然,这样的考试不仅要求学生熟读并理解原文,了解其中主要角色,还需要对每个人物的特点,甚至作者的观点要理解吃透。
要知道,这些书每一本都是厚厚的大部头,一学期能读下来已属不易,达到理解并融会贯通的程度,更属难得。
而这个十年级的孩子每一学期有 8 门课,这样需要考试的有六门。几乎每一门课程都有综合性的大作业(project)、团队合作的项目、开放性的探索课题等。美国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他们阅读量之大、涉猎之广连我这藏书万本、阅读不辍的人都惊讶。
下面是二年级下半学期时我女儿丫丫在加快阅读班里阅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和她使用的《大百科全书字典》,包括国人可能熟悉的 《小屁孩日记》系列、《朵拉日记》系列、《哈利•波特》等流行小说等,而检测阅读质量的方法是据此写出一篇作文,丫丫的选题竟然是《为什么美国孩子喜欢 Wimpy Kid ?》。
《小屁孩日记》是美国孩子中很流行的系列书籍,8 岁的丫丫想做这么大的题目、谈一本书籍流行的文化现象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说实在的,我的担心你们绝对可以理解,因为写作最难的是角度,最忌讳的是题目过大,但我决定静观其变,只有在孩子寻求帮助的时候再来表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大出我的意料,丫丫熟读了每一本日记系列之后,抽出小屁孩的一些形象和语言特征,和身边的孩子们一一对应,得出了小屁孩受欢迎的原因是“他就是我们自己”的结论。她在班里阅读自己的文章时,每个孩子都极度好奇自己的“对应”,个个跃跃欲试、积极参与,丫丫阅读课这个“A”的含金量很高。想一想 8 岁孩子的阅读量、功课的难度和写作能力的要求,我真是有些惊讶。
回顾孩子二年级这一年的读书生活,我看到他们读书目的并不在于死记硬背,也不是浮光掠影地了解。他们很重视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老师留的很多作业都是实际动手,属建构主义教学里的所谓真实任务,老师也不给出死板的步骤,好多事情你得自己设计张罗。譬如社教课讲到印第安人生活的Tepee 时,老师要求孩子自己选材搭建一个,这个貌似简单的结构,孩子们做的时候才知道了它的难度,于是因此懂得了三角形的稳定,懂得锥形体所含的各个平面的概念……美国这种教育设计之下出来的学生,很少会有完全脱离现实的书呆子出现。
丫丫二年级下学期的社教课还曾介绍了中国,我还专门去做了讲座。考试的方式是要求学生自己查资料写一篇题为《我所知道的中国》的文章。你要是以为孩子们只会干巴巴地写几句首都、衣饰、食品什么的就大错特错了。很多孩子去图书馆、网上等找到了相关资料,归纳了中国的历史、地理、人口、语言和习俗等,甚至和美国进行了详细的比较。我想我在二年级的时候,加减乘除一定远远好于这些孩子,背诵默写也一定超过这些孩子,但是我绝对没有这些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这些孩子掌握资料、分析推广的探索能力。正像丫丫的老师说的那样: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所以知道去哪里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能综合运用并创新使用的能力变得极其重要,单纯的死记硬背是无法让人类变得更聪明的。
美国孩子的暑假很长,丫丫一共有 10 周,丫丫暑假没有任何其他学科的作业,唯一的要求就是完成阅读,每周学校图书馆的老师主动义务工作半天,保证学生有机会借书和还书,每个学生手里有这样一个单子,每完成阅读一本之后填上书籍的名称、作者等信息,到了暑假结束的时候填满了所有空格的学生可凭此单子到图书馆兑奖,奖品自选,从铅笔、书、玩具等到当地麦当劳的免费冰激凌、必胜客的免费午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