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光阴的人》

作者:苏辛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上市日期:2020年07月

内容简介:

就算没有闪闪发光的命运,也要彻底爱上自己。豆瓣人气作家苏辛突破性力作,前作《未来不迎,过往不恋》热销10万!给世间所有披荆斩棘的普通人。豆瓣高分作品,堪称女性版《我与父辈》。李修文、文珍、午歌力荐

在线阅读

全本定价:¥48

作者简介

苏辛
本名师素珍,生于河南禹州。独立出版人,青年作家,已出版畅销书《未来不迎,过往不恋》《这么简单,却那么足够》。
出身贫病之家,自幼腿部残疾,饱经忧患,却以阔朗胸襟、柔韧性情,一路向上,终于完成了自我认知的过程,成为一个明朗、宽厚、自足的幸福之人。
苏辛的文字,饱含深情又通透豁达,感人至深却温厚质朴,是近年来难得的高水准之作。

精彩推荐

·继《未来不迎,过往不恋》热销五年后,豆瓣人气作家苏辛突破性力作。
历经时光淬炼,她的文字通透温厚,以独树一帜的细腻深度,书写亲旧、故里、草木、时光及组成今日自己的必要部分。

·苏辛被誉为豆瓣“暖心”作家,吸引数万粉丝持续关注。
曾于豆瓣发表日志,突然被众多网友推上热搜,更于“鲤newriting”发布书评《所谓她们,都是我们》,当晚刷爆朋友圈。她洞察人心但从不苛责,穿越苦难而从不声张,以独有清淡温润的文笔,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深刻感动。

·就算没有闪闪发光的命运,也要彻底爱上自己。
她在书中探讨“一个普通人如何在世上成为自己”这个我们终将面对的问题。如:处处都是问题、一点儿也不完美的原生家庭;爱过的看似错误的人;在自傲与自卑间摇动的自我;舍不得却又回不去的故乡……被豆瓣网友誉为女性版《我与父辈》。

·阎连科阅后盛赞!湖北作协主席李修文感动推荐,老舍文学奖得主文珍万字长序推荐!
岁月邈远,山河远阔,人于其间,如微尘如滴露,终需为自己找到存在的理由。——李修文
这本书里有一个真正美丽的灵魂,字里行间毫无遮挡地袒露在你们面前,正如同博尔赫斯笔下那朵*美的黄玫瑰。——文珍                                                            

收录苏辛家乡河南摄影彩图,双封面 烫金工艺,呈现作者笔下真实不欺,故力有千钧;雅淡平和,故余味悠长的温润之味。

 


《度光阴的人》

作者:苏辛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上市日期:2020年07月

独立

虽然我自小就行走不便,父母却几乎从不接送我上下学。刮大风也是我自己去,下大雨也是我自己去。有时课中突然落下雪来,就有三三两两的家长带了胶鞋和厚衣服在窗外等。我心里有轻微的羡慕,也有轻微的骄傲,为着自己不需要大人庇护。
少时血气旺盛,风雨霜雪都不惧怕。初中某日放学时骤雨,没带伞,踏入雨中一分钟就被冲得睁不开眼睛。自行车骑不得,索性就跟堂妹一起,在暴雨中推着车走了两公里回家。一路上依然兴致勃勃谈天说地。回到家父母亦视为平常,绝不大惊小怪怕我感冒,只一笑而已。
若干年后跟父亲闲聊,问他为何从不接送。他说,他是故意的,因为想要我从小学会独立。
我嘴上撒娇嗔他,心下却也认同。他们的不管,令我从小习惯为自己做决定,为自己负责,虽然是微小的事,却自有一种力量,逐年生发,令我成为今日之我。
今日之我,距离完美还有无穷远,但我喜欢这个不完美的自己。我甚至一点都不喜欢完美了。发自拍照片有人建议我去做双眼皮,我跟她说,我更爱自己的内双,发自内心。

也不是没有过凄楚满怀的时刻。
即使在心智终于成熟的今日,回视过往,我最喜欢的仍是初二以前的自己。十四岁以前,我独立无畏,胆大包天,不在意是否被喜爱,不将自己塞进社会常规的性别意识之框中,以充沛的好奇心、敏锐的记忆力追求知识。那是一个“原人”——遵循自然,不懂矫饰,充满生机。
而初二之后,我开始面对初次心动的被禁止、母亲的疾病、成绩的滑坡……尤其是,我突然意识到,我可能是一个不太会被男生喜欢的女生。
一直到大学,全班女生都有了男朋友以后,我依旧是那个单身者。出于善良,大家对我的残疾避而不谈,转而去谈我身上那些“咄咄逼人”的部分:过于“丰富”的学识,过于突出的才能,过于犀利的言辞,过于独立的个性……我的好友说,你让男生在你面前毫无存在感。你似乎并不需要他们,那他们为何需要你呢?
不,我是需要一个恋人的,只是我需要的不是那份被照顾,而是一个用来爱的对象。我有许多许多的爱,想要给一个我爱的人,还想给许多许多需要爱的人。
只是,没有一个恋人接受我,而年少贫穷的我,又无力照顾那些有需要的人。
独立的道路漫长且有着孤独的开端。
当时我还年轻,而“社会”朝我扔过来一大套价值体系,那是一套只有一个尺寸的制服,我试图穿上它,却发现胳膊太紧,腰太松,裤腿又太短,没有一个地方合适。在聚光灯下,我像个巨大的傻瓜。
我大概知道什么样的女性会被多数男生喜爱。我甚至向好友描述过:在他面前,隐藏自己的才能,倾听他的每一次夸夸其谈并及时扑闪着大眼睛夸赞:“哇!好厉害!好棒啊!你怎么想到的!”简而言之,学会装“蠢”,就是最好的相处之道。然而我不能。
那时我还太年轻,并不清楚自己的浅薄,故此对他人的浅薄也不能容忍。同时,我无比信仰智性与有趣。于我而言,一个正确的好人,不如一个不驯的浪子。正确的好人会跟你一起钉在平淡的日子里,不驯的浪子路过你接着去他不驯的远方。
于是,我一直一路独行。
那种独行,因为缺少自我认同而凄楚。我问自己:你不够好吧?所以没人爱你。独立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吧,所以没人走近你?你一定要去追求自己所爱,而不是被人爱,所以活该一无所获吧?
而,哪怕是这种充满了自我怜悯的凄楚的开端,也是好的吧。

那种生而认同自我的人是幸运的,他们无须经历自身与社会的一次次反馈就能确认自我的价值,于是可以省下大量时间,直奔目标而去。而更多的人恐怕跟我一样,需要用很长时间,甚至一生时间,以肉身和精神跟社会碰撞,慢慢才知道,自我究竟是什么。
只是,生而认同自我的人,真的存在吗?

消化掉那份凄楚,靠的是经济的逐渐独立,和逐渐重新找回的自我认同。
照我现在看来,不论出身穷困或富有,拥有靠自己就能养活自己甚至养活他人的能力,都是一个人拥有独立人格的基础。在经济独立之后,心灵的完整独立才有了立足点。之后,二者结合,形成独立的人格。独立人格形成之后,却可以得鱼忘筌——金钱的多寡反而不足以影响这种人格了。
通往独立的道路或许有千万条,但我拥有其中最好的那一条:我毫无退路。我的家庭早已坠入贫困之渊,并无一分力量可以支持我。我亦不被人爱,无人替我分担压力。过河卒子,只能向前。
终于还清了家里债务的时候,我知道自己终于有价值了。职位不知不觉升到了本职工作的最高阶时,我知道自己终于有力量了。
工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提供的养家糊口的金钱,更在于它以一个个微小的成功来肯定你的价值,被摧毁的自信逐渐在工作中重新聚合。某天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越过了那道自我贬抑的山岭,眼前的世界已截然不同。
之后,你更愿意通过工作来触摸社会的脉动,去抵达更广阔的人群,来完成你儿时树立的那种真的近乎妄想的理想,而不再为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动心。

要有很强的力量,才能摆脱他人对自己的不合理期待,才能处理好自己跟他人之间的依赖。
我的原生家庭充满问题,最后又坠入贫穷。但我却永远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未曾给过我所谓严格的教育——除了笼统地希望我过得好,他们未曾明确过希望我做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过什么样的人生——父亲算是尝试过,但他很快意识到这样做的失败,之后对我实行了完全的放养。

而我的问题来自下意识地想被人喜爱,心理学家所谓的讨好型人格。在非常长久的岁月里,我无法拒绝他人的求助,无法斩断他人对自己时间空间的入侵,无法斩断他人对自己的依赖——依赖与被依赖,并无什么不同,都是以无法独立的姿态实现亲密关系。
佛说,人生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你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修行必需。心理学说,所有你未解决的问题,都会不断重来,直到你解决它为止。我一遍遍去轮回这些事,对友人,对恋人,对亲人,一次次去审视、剖解心里的那块痼疾,直到我明白,我是因为害怕不被喜爱,才无力拒绝。

奇怪的是,你看见问题的时候,就是问题被解决的时候。
我终于划清了自己跟他人的边界。我终于像十四岁以前那样,不再在意他人是否爱我。因为从今日起至我的时间终结,总有一个人无条件地爱我,无条件地接受我——
那就是我自己。
被自己爱的感觉,温暖踏实极了。

所以,我理解中的独立,是这么一个样子:不依附,不盲从,不轻易跟随,亦不轻易改变,改变就改变得彻底。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勇,亦有着九死不悔、百折不回的坚忍。它与“爱自己”一起,成为“自由”的双翼。而自由,多么美丽。

独立就在那里,或许遥远,但值得跋山涉水去尝试。因为一旦试过它的味道,你就再也不想回到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