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文明启示录》

作者:[美] 威廉.H·麦克尼尔 著 田瑞雪 译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上市日期:2020年02月

内容简介:

《5000年文明启示录》中,作者以其全球史观,将人类不同社会的历史整合为一个整体,从全球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个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从文明的发韧到现代文明的发展,本书分四个部分描述了数千年来人类文明的发展,涵盖了文明的众多层面,包括社会变迁、战争战事、地理发现、人文艺术发展等。 此外,作者摒弃了欧洲中心论,充分肯定了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独特的介绍与分析。

在线阅读

全本定价:¥168

作者简介

 【美】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1917—2016)
著名历史学家、全球史奠基人,宏观历史研究学派开创者。芝加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曾担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世界史学会主席。他在全球史方面的研究卓然有成,与斯宾格勒、汤因比齐名,被誉为“20世纪对历史进行世界性解释的巨人”,开辟了西方世界史学的新时代。此外,他还是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国家人文勋章得主,是第一位获荷兰政府基金会伊拉斯谟斯(Erasmus Prize)的美国人。

精彩推荐

 

宏观世界史研究第一人威廉·麦克尼尔一生心血凝结。全球史观的拓荒之作,开创史学新论述。历史研究案头必备。
继《西方的崛起》之后的集大成之作,涵盖世界主要文明体的关键历史节点和文明发展历程,标记人类五千年的历史年表,涵盖全球五大洲文明历程。一本书理清世界文明发展的脉络!
1992年首次出版以来,历经五次修改,内容臻于完善。
150幅珍贵历史图片,图文配合紧密,让您看清文明发展的细节,掌握世界历史的脉络。
内容包罗万象,文字简明流畅,是一般世界通史读物所不及的。
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历史学会推荐作品。
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北京大学等近千所高校推荐书目。
阿诺德•汤因比、斯塔夫里阿诺斯、杰里•本特利、史景迁、许倬云、马克垚、刘新成、高毅、钱乘旦、王晋新等国内外史学名家倾力推荐。

 

《5000年文明启示录》

作者:[美] 威廉.H·麦克尼尔 著 田瑞雪 译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上市日期:2020年02月

人类的出现改变了地貌 
在漫长悠远的地质时期中,地球环境似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不变。这段时间有 5000 万年到 1 亿年之久。但与急遽变化时期相比,这段稳定期又可分 为几个不同时期。最近的百万年构成了地质时期的更新世,即冰川时代。在这一时期里,变化来得相对急速、突然。当然,以人类时间标准来衡量,即使是这种剧变也进行得非常缓慢。这也许是因为我们生活其中,无所知觉罢了。 
在更新世中发生过四次变化。巨大的冰层足有上千英尺厚,在欧洲和北 美形成,后来又向南推进。这些冰川又融化了四次。最近一次融化时间始于 25,000 年前,而且很有可能至今仍在格陵兰和南极洲继续着。不过,在上述两地,陆地仍然被厚厚的冰冠覆盖。 
对所有动植物来说,冰雪的生成与消融意味着生存条件发生急剧重大变化。 只有适应这种变化的物种才能生存下去。实际上,已经有很多物种消失。比如,剑齿虎和乳齿象寂灭无存。马曾驰骋于欧洲和北美草原上,也在美洲消失过好几千年。后来,西班牙人把马从旧世界引入新世界。马才重新活跃于美洲大地。 
这些变化不可谓不惊人。然而,在冰面进退的几百万年中,人类的出现也 给环境带来了深远显著的变化。因为人类挑选、驯化平原和草原动物,取代野 生物种,从而改变地球生态平衡。 
伴随这些成就而来的东西常常出乎意料、不如人意。比如,病虫害肆虐谷仓农田。又比如,农民为种植谷物或其他作物,破坏了自然植被,导致地表侵 蚀。有时整个地区的表层土都被剥离。近代,人类甚至开始改变地球的自然地 理。这些活动不仅局限于建造城市,修筑高速公路和堤坝,铺设管道,开凿运河, 也包括制造各种废弃物,污染水和大气。 
从所有这些方面来讲,人类改变地貌的速度比之前要快得多。大自然不自 觉的慢速改造力量与人类自觉的协作力量无法相提并论。 
在研究地质化石,并分析世界不同地域生命形式差别之后,达尔文于 1859 年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提出生物进化论。1871 年,他又发表《人类的由来》, 认为人类也是由其他生命形式进化而来。对达尔文同时代多数人来讲,这种思想惊世骇俗。但自此之后,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达尔文理论。不过,达尔文关于一个物种如何转化为另一物种的观点也于随后被证伪。 
科学思想常在新证据出现时得到修正。因为证据之间还存在较大缺口,人 类起源说尤为不明确。但不管怎样,多数人类进化专家都赞成如下观点:和我们极为相似的生物可称为“类人猿”。一百多万年前,地球上已经出现了类人猿的足迹。 
目前,人们对类人猿及其产生原因了解不多。在世界很多地方,从英格兰 到中国,从爪哇岛到非洲,都发现了类人猿骨骼残片。虽然还存在很多未知, 但这些已经发现的骨头能够告诉我们一些事情。比如,五十万年前,类人生物种类很多、区别很大。其相异程度远比今天的人类要大。在那时的类人生物中, 既有巨人,也有侏儒。他们的骨骼牙齿兼具现代猿类和人类的特点。 

? 从类人猿到人类 
据推知,类人猿实现了生物进化。也就是说,基因演变比习得行为演变更重要。没有人知道,学习以新方式做事的进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比基因演 变更重要的。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类人猿必须先学会说话,才能在学习方面取得关键进展。此外,还必须学会如何手持木棍石头,以御敌务工。 
但在我们的类人猿祖先变得手足强壮,能够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借助眼 睛和舌头之力,探索世界之前,有一些关键性的生物变化必须先行来到。同时还必须发生其他变化,能让舌头自主发挥作用,帮助他们自如无碍地进行口头 表达。与这些生物学变化相关的是脑容量的增加。当然,这些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且,我们不知道,类人生物是否在单一地点、时间最终完全变成人类。我们也不知道,在人类转变关键期,在世界不同地域,是否有基因片段组合、重组 后形成不同群体。 
不只是人类会使用工具。在与现代人类迥然不同的骨骼旁,发现了火和石头的使用痕迹。石头是凿过的,用来粗制工具。事实上,黑猩猩和其他动物都会使用简单工具。 
因此,人类和非人生物的关键区别可能有两方面。这两方面出现有先后。首先是舞蹈;其次是语言。众人同舞让人心感温暖,有利于一大群人团结协作。随后,语言让协作变得更有效率,更精确。有了语言,人们就会提前制订计划,分工配合,指派一个人待在一地,另一人诱敌深入,出其不意,把猎物赶进提前布下的陷阱中。正是得益于捕猎中语言的使用,食物供应才大量增加。语言的功效还在于,我们最早的祖先能够猎杀越来越庞大的动物,而不必仰赖瘦小 的猎物维持生存。 
有了这种改变,类人猿狩猎者才有可能完全变成人类。他们可以把扶养训 练孩子的时间延长到出生数月甚至数年之久。也就是说,孩子们有更长时间学习生存技艺和行为方式。学得多,遗传得少,让类人猿变成人类。 
语言的第二个作用是,提高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反应能力。各色各样的动植物、石头,甚至是动作都有了名字,就更容易辨别,是好是坏就能提前知道。 我们的远古祖先借助词汇,根据合适的图像和声音,对世界分门别类。而知道每一类别的具体内容后,就能在特定情况下快速行动。 
在类人猿变成人类的过程中,语言还有第三个作用。正如人们用双手摆弄 小件物品,并将其组合或重组成新的工具、模式、形式一样,词语也可以组合 和重组。也正如摆弄东西可能会启发人们创造出新的武器、工具、艺术品一样, 搭配组合词语也可以生发新思想、新感情。因此,凭借语言分门别类之力,双 手灵活操作之能,思维能力得以缜密完善,发明创造能够自由驰骋。正是靠着 思维能力和发明创造这两个独特能力,人类最终完全出现。地点很有可能在非洲。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 500,000 年至公元前 50,000 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