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作者:苏格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市日期:2018年10月

内容简介:

8900多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外交思想和语言艺术的通俗辅导读物

在线阅读

全本定价:¥68.00

作者简介

苏格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1975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并留校任教。1982年赴美国留学,先后获杨伯翰大学国际关系与区域研究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1987—1988年,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曾任美国史密森学会研究员、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乔治城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外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2003—2006年,任中国驻美国使馆公使衔参赞。2006—2013年,先后任中国驻苏里南大使和中国驻冰岛大使。2015—2018年,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主要论著包括:《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1998年版)、《跨世纪国际关系格局与中国对策》(主编,2003年版)。

精彩推荐

8900多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外交思想和语言艺术的通俗辅导读物;

75个词条原文论述及阐释,解码“习式语言的力量”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总体布局、理论创新和实践成就;

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治国理政和人际交往的大智慧。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作者:苏格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市日期:2018年10月

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航向

 

21世纪,国际格局持续深刻演变,中国“变量”之影响力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深邃的国际视野和厚重的民族责任,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科学界定中国的历史方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成为新形势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胜利前进的行动指南。

一、 民族梦想 历史担当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此气势磅礴的歌词亦可视为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缘起之写照。

习近平外交思想深植于延绵数千年的中华民族血脉之中,蕴含深厚的中华优秀文化和哲学思想。习近平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对千百年国家和民族历史诉求的高度概括,又是新时期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中国梦”有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担当,就是要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这一宏大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着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

习近平赋予“中国梦”深远的世界意义。当引领伟大中国前行的历史接力棒传递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国际力量对比持续“东升西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和崛起,推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革命性变迁。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经济全球化“双刃剑”效应依然突出。“单极”与“多极”的斗争仍在持续,“守成大国”对新兴大国崛起的焦虑感和戒备心增强。国际政治安全矛盾时而跌宕起伏,世界经济中相互竞争与相互依存同在,对可持续发展之呼声高涨。全球治理任务艰巨,规则制定和秩序走向之争更趋激烈。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软实力”竞争呈上升趋势。中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中,正反两方面因素都呈上升趋势,中国发展的世界影响备受各方瞩目。

“不畏浮云遮望眼。”习近平洞察天下大势,把握时代脉搏。他融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透过现象看本质,高瞻远瞩地揭示了国际形势中的五组重大关系:一是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二是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三是要充分估计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更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四是要充分估计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更要看到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五是要充分估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更要看到亚太地区总体繁荣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

习近平历史地作出重大战略判断:中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习近平外交思想深邃的洞察力,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指明了方向。

二、 不忘初心 承前启后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砥砺前行,勇于探索,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

(一)新中国外交奠定基石。毛泽东外交思想关于“一边倒”的历史抉择维护了国家独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条线”的战略调整缓解了当时国家安全腹背受敌的严峻形势。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蓝图。 20世纪 8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发展任务均发生重大变化,国内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同志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旨在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促进共同发展,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经受住了两极格局瓦解和世纪之交国际风云剧变的重大考验,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三)习近平外交思想全面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1世纪的头十年,国际力量对比不断消长变化。中国和平发展与崛起锐不可当,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文明古国面临两个“前所未有”:一是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二是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牢记根本,不忘初心,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战略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创新发展。习近平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使中国成为国际格局演变进程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正处在从地区性大国向全球性大国的转变过程中,国家利益之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和扩展。习近平高屋建瓴地指明了中国外交发展的历史方向,勾画出新形势下对外工作的形势任务、目标原则、战略策略:“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习近平外交思想科学界定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全面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与此同时,习近平外交思想明确指出中国自身发展还必须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有机结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坚定明确:一为民族复兴尽责,二为人类进步奉献。这不仅使中国外交屹立于时代发展潮流的前列,更占据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的道义制高点。

三、 开拓创新 顶层设计

习近平运筹帷幄,全面指导并不断推进中国对外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世界发展和国际关系的理论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和发展,形成了科学完整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

(一)丰富和发展了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化和升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精神,主张“六个坚持”,即坚持主权平等、坚持共同安全、坚持共同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包容互鉴、坚持公平正义。习近平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同时“我们也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相向而行,共同和平发展。这不仅为中国继续和平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也对国际和平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新的贡献。

(二)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的三层含义是

“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倡导各国秉持相互尊重原则,共同塑造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携手合作,迎接挑战,实现共赢共享。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旨在摈弃传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我赢你输的零和游戏,建立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其中既借鉴了世界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又有坚持走符合自己国情道路的中国优良传统;既是历史的总结回顾,也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既考虑到中国利益,又包容了世界各国的利益。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愿景,是新时代中国外交高举的一面旗帜。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作了明确阐述,即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五位一体”国际社会的理想,发祥于中华民族崇尚和合、天下为公的优秀传统文化,铿锵有力地回答了事关人类社会命运前途的重大命题,超越了国别、党派和制度的差异,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为解决各种全球性挑战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宏大的目标,其内涵丰富而广泛,任务繁重而艰巨,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才能完成的光辉历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的最终实现,将是人类之幸、世界之福。而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将为实现这一目标寻求并打开道路、开拓并积累条件。

(四)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冷战结束后,零和思维并未

销声匿迹,以敌友阵营划线的“结盟”依然存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积极倡导“结伴而不结盟”,推进构建全球合作共赢、包容开放的“伙伴关系”网络。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伙伴关系具有平等性、和平性、包容性,伙伴之间没有主从之分、阵营之别,无假想敌,也不针对第三方。这不仅是对冷战思维的否定,也是对以结盟或对抗为特征的国家间关系模式的超越。

(五)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并弘扬义利合一的价值观。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固然要寻求利益的融会点。然而,利益不能被狭隘地理解为惟利是图。习近平主张:“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践行正确的义利观,主张政治上秉持正义公道,经济上倡导合作发展,国际事务中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也将对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不同文明间关系的和谐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六)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习近平提出:

“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经进入 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对于国际区域安全问题,他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综合,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合作,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可持续,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

四、 综合统筹 全面布局

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本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方针,通盘运筹,综合布局。

(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倡议,强调“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力避大国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引领两国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切实管控分歧。中俄关系保持高水准运行并发挥“战略引领”作用,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相互借重、密切配合,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进一步夯实。中欧合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双方共同推动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中国同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大国的合作也迈上更高层次。

(二)稳定和拓展周边睦邻友好关系。亚太地区为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展现“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中国同周边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中国还积极推动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丝路基金。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积极推进;同南亚国家合作持续深化;同中亚国家务实合作不断加深。在周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解决上,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坚定维护国家主权与权益,坚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争议。

(三)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中国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关系取得显著进展。习近平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中国与非洲国家联合举办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共同推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宣布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打造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共同致力于构建“ 1+2+3”合作新格局,促使中阿战略合作关系迈上新台阶。中国同太平洋建交岛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起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新开发银行等稳步推进,有力推动了南南关系总体向前发展。

(四)引导多边外交进程。习近平外交思想高度重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不仅为引导国际体系变革方向起到独特作用,还提升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疾病防治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作出积极贡献。在乌克兰、叙利亚、伊朗核、巴以、阿富汗、朝核、南苏丹等热点问题上,中国也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金砖国家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国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亚信上海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多场主场外交活动。 2017年 5月 14日至 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是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国自身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都处于关键阶段的背景下举办的,对外发出了各方合力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信号,对世界、对中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 经略致远 刚柔相济

习近平外交思想将国际公认的外交准则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既具坚定的原则性,又有高度的灵活性,并始终坚持二者有机的辩证统一,展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从而形成了刚柔相济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风格。

随着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习近平指出: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不仅事关对发展制高点的争夺,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坚决维护以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坚决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积极参与海洋、极地、网络、外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等领域治理规则,推动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利益,增加了我国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

习近平外交思想以“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气概,妥善处理了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面对国际某些势力蓄意渲染“中国威胁论”,习近平不卑不亢地回应道:“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不觊觎他国权益,不嫉妒他国发展,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针对强权政治破坏地区稳定和干涉别国内政的做法,在原则问题上敢于针锋相对,敢于斗争较量。习近平自信从容,运筹帷幄,“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坚持底线思维不动摇,坚持维稳与维权的统一,创新性地运用“后发制人”和“釜底抽薪”战略,和风细雨地推进友好互利合作,有力地维护了中国的主权权益,有效地保持了地区局势的稳定。

习近平外交思想在指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中,还展现出刚柔相济、上善若水的外交艺术。习近平对外宣讲中国的和平政策,时常辅以鞭辟入里的哲学思辨,如“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习近平善于旁征博引中华文化经典,如引用“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说明国家关系必须以义当先。以“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深入浅出地表达各国拥有选择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权利。在分析中美关系时,指出“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为展现“一带一路”倡议给沿线国家带来的益处,表示“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习近平还注重兼收并蓄,引用外国人文典故,如“大船必能远航”、“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等,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引起听者共鸣。习近平心胸豁达、坦诚待人、谦和大度,语言极具亲和力。他的人格魅力成为他广结善缘的催化剂。习近平在一次演讲时谈及他的访问足迹已遍及澳大利亚,突然话锋一转笑问东道主可否颁发“证书”,其睿智与幽默不仅敦促主宾交融,更使大国“软实力”得到生动展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习近平外交思想具有承前启后、放眼世界的历史担当,登高望远、开拓创新的思想理念,综合统筹、点面结合的综合布局,经略致远、刚柔相济的外交风格,已历史性地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行动指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航船必将以持久的战略定力和“四个自信”,不断开拓进取、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