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勋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上市日期:2018年05月
内容简介:
在雕塑、绘画、建筑、诗歌等众多艺术门类中取得辉煌成就,在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上,只有米开朗基罗一人。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精神。他的才智是如此杰出,以至于在他活着的时候,人们就尊称他为“神”。
美是一种呼吸,美学大师蒋勋再现文艺复兴巨匠,雕刻人性的狂喜与剧痛。米开朗基罗的一生神圣而痛苦。如果没有这些痛苦、挣扎、波折、困顿,便不会有《哀悼基督》《大卫》《垂死的奴隶》这些令人敬畏的雕像。米开朗基罗从石头中解放了人体,却把自己献祭给了雕刻。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代表作:《美的沉思》《蒋勋说<红楼梦>》《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汉字书法之美》《美的曙光》《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美,看不见的竞争力》《蒋勋说中国文学之美》等。
• 创世纪以来,只有一个米开朗基罗!
• 蒋勋再现文艺复兴巨匠,破解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家——米开朗基罗。
• 蒋勋,融会贯通文学、艺术、美学之大家,是林青霞“唯一的偶像”。多年来,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关于米开朗基罗,蒋勋认为:他的一生像一种殉道,是另一张形式的“哀悼基督”;而美是一种呼吸,是努力存活在剧痛与狂喜中的震动。
• 我在大理石中看到了被禁锢的天使,只有一直雕刻,才能将他释放。”——米开朗基罗
• 文化导师余秋雨推荐美学读物:“跟着蒋勋先生徜徉欧洲艺术殿堂,是一件高雅的美事。”
• 米开朗基罗,苦难中的巨人,他的一生神圣而痛苦,却在人生的种种不完美中创造出了一个完美的艺术世界。他在痛苦中挣扎,却又在痛苦中得以永恒。
• 凡是伟大的艺术,总与孤独和苦难相伴而生。痛苦是无穷的,它具有种种形式。有时,它是由于物质的凌虐;有时,它即蕴藏在人的内心。
• 从《创世纪》、《最后的审判》到《哀悼基督》,人性的狂喜与剧痛,在跃动的肌肉里,破石而出。
• 精装典藏,复活经典。全彩四色印刷,精选米开朗基罗50余经典作品;附米开朗基罗重要作品列表及收藏博物馆。为读者提供更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领悟米开朗基罗的孤独、苦难与磅礴。
梵蒂冈《哀悼基督》
米开朗基罗二十三岁的作品。纯净的大理石,金字塔形稳定古典的造型结构。
如果《哀悼基督》是崇高的死亡,米开朗基罗剔除了世俗表现死亡里的强烈情绪。他使死亡变得崇高而圣洁。
两个依靠在一起的身体,应该是母亲怀抱着儿子的尸体。可是,“母亲”这么年轻,优雅,美丽;青春的眉宇之间隐约一点点淡淡的忧愁。她俯看着一个赤裸的身体,好像在说:你们看啊!这么美丽的生命……
美丽的生命是什么?是为信仰活着的生命,是为信仰死亡的生命。
男子的身体如此年轻,好像离死亡还很遥远。他只是在沉睡,安详宁静地沉睡在自己的信仰之中,没有疑虑,也没有痛苦。
在基督教的典故里,“哀悼基督”是母亲对儿子殉道受苦的悲痛,但是,米开朗基罗二十三岁,他太年轻了, 他迷恋青春的美,他迷恋一种介于肉体与精神之间的爱。
这两个身体依靠着,像一对最亲密的恋人,米开朗基罗用刀、斧、凿去抚摸一块岩石,这么轻柔纤细的爱抚,使整个岩石颤动了起来,岩石有了心跳,有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