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朝圣:跨越八年寻找经幡的灵魂》

作者:(澳)徐家树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上市日期:2016年11月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独特的藏地书,作者用前后八年的时间来藏地,拍摄经幡,寻找经幡的灵魂。作者经历过生死,手术后,带着人生的思考,再临藏地,去体味藏地的历史、人文、生活,对生命的思考,发现不一样的生命面向。

在线阅读

全本定价:¥45.00元

作者简介

徐家树

澳籍华人,摄影家,翻译家,旅行家。

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澳大利亚职业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曾获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第130届国际摄影展银奖、澳大利亚职业摄影协会全国摄影展览银奖(1991年)、美国“Communication Arts”杰出摄影奖(1992年)等。

出版作品:《那时·西藏》(中信出版社,2013年)、《水云木石:风光摄影之道》(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译著:《世界的眼睛》(中国摄影出版社,2013年)、《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访谈录(1—4)》(中国摄影出版社,2013年)。


精彩推荐

1.世界喧扰,我心宁静。在离星空最近的地方寻找内在的灵魂。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充斥着浮躁与喧扰,作者行走藏地,也是在寻找内心的平静。这是你我都在经历的时代。在这个地方离星空最近的地方,用行走与拍摄经幡,感悟上苍与内在,感悟人生与生命,寻找着内在的灵魂。


2.一次生死经历,跨越人生的心境转折,“向死而生”后的重生。

2003年,徐家树计划去西藏拍摄经幡,但是在临行之前,做了一次体检,突然发现自己得了癌症,于是立刻做了大手术。经过一次肉体与精神的重生,突然发现死亡其实并不遥远,回顾与审视自己的一生,才发现人生可以完全不一样,促使作者思考人生的价值、死亡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对该怎样的生活也有了新的方向。


3.一部另类的“西藏生死书”,一次带有对人生本质思考的旅行。

徐家树在经历过生死之后,重新带着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人生价值的探寻重新上路。在藏地,这个离星空最近的地方,这里获得安宁与平静,拥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时,徐家树所拍摄的照片也与之前迥然,思想以及格局的开阔,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面向。


4.国际知名摄影师的精华影像记录,也是一场经幡的经典全景盛宴。

国际知名摄影师徐家树拿出最精华的经幡作品,用极具震撼力的视觉,让你领略不一样的格局。


《生死•朝圣:跨越八年寻找经幡的灵魂》

作者:(澳)徐家树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上市日期:2016年11月

灵魂的皮囊


我们原计划第二天早上,去江日堂寺旁的山坡上拍经幡,然后离开班玛县去达日县,但早上六点多醒来,就听到窗外的风声雨声,一阵紧过一阵。想想达日县离班玛县并不是很远,那里也许同样是大风大雨的天气,还不如在班玛县多停留一天。整个上午一直下着小雨,朋友们在房里待不住,决定开车出去转转,我一个人和衣躺在床上,看书养神。中午时朋友们回来,三人一起冒着雨,步行去县城一家小饭店吃了中饭,我们叫了西红柿炒鸡蛋、红烧土豆牛肉、炒油菜,兆民要了啤酒。菜上得很快,每盘菜的量都很足,虽然仍有严重的蚝油味,三个人吃一顿午饭,居然只要24 元。


下午,雨渐渐小了,看着云层在一点点薄起来,估计天很快会晴,大家穿了防雨的风衣,又开车回到江日堂寺。古寺占地面积并不大,但寺庙旁不太远的山坡上,有巨大的经幡阵,从阵外面望去,只见经幡群如古代的士兵方阵,而且方阵连着方阵、方阵套着方阵,如迷宫般,层层叠叠。我试着找出走进经幡阵的入口,却无法找到,只能看到那一支支高耸的幡杆,刺向远处青山山头上的乌云。


我流连在那些经幡方阵的外围。被雨淋湿的经幡,失去了平时飘荡的风姿,相互贴得很紧,似乎只有如此,才能在无情的大风雨中得以生存。有些地方,各色经幡因风雨吹拂,已相互绕成一体,难分难解,却自然天成,显现线条和色彩的韵味。更因为厚厚的云层,虽是中午时分却无强烈的日光。柔和的光线,使那些久经风吹日晒,已变得粗糙褪色,失去了生命力的经幡,在柔柔的阳光下、湿湿的空气中,质地和色彩反倒显得细腻饱和,似乎因为有了上天恩惠的阳光、雨水,个个又恢复了生命和活力。


我背着十多斤的摄影包,沿着经幡阵的外围,向山坡上吃力地爬去。从山脚的杂草坡开始,沿着时隐时现弯曲的泥道两边,杂草之中,都是东一堆西一堆的旧衣破被、挑杠和藤篮,一直散布到坡顶的白塔和玛尼堆。佛教经典上说:佛祖释迦牟尼的前世,曾舍身喂鹰,以救度为欲望所苦、彼此循环吞噬的众生,唯有善行的光芒,才能照耀摆脱痛苦的途径。


我想,也许正是对这种布施行善的道德追求,成为西藏的人们普遍采取死后天葬的精神基础。藏传佛教还认为,人的躯体,只是承载灵魂的皮囊,躯体是生命的附属物,当灵魂走向新生,所剩下的被切割、被分解的粗陋枯萎的皮囊,已不再是肉眼所见的恐怖尸体,它已演化为神圣洁净的礼品,布施给别的生命,成就了慈悲的精神。天葬,是人在这一世结束时,欣然愿意的最后一次布施。


面对如此景象,印度著名的史诗《薄伽梵歌》中的诗句,自然浮现:


穿破了的衣服,


身体就把它丢了;


用坏了的身体,


被寓居者抛弃。


我默默地站在杂草坡前,山风挟着细雨,拂面吹来,带来阵阵寒气,我浑身发冷。短短几天,我仿佛一下子看到了人一生的缩影:那些睁着天真大眼睛还很少见过生人的孩子们、那位还没走出过班玛县城的小店青年、那些在久治县城黄昏烟尘中的匆匆人影…… 一直在我头脑中挥之不去的疑问又出现了,难道这就是人生的缩影?而这里,这片杂草丛生的山坡,就是经历了生老病死之后,脱离了灵魂的肉体的最终归宿之处?我没再久留,快步往山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