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品格》

作者:邱宝林 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上市日期:2015年08月

内容简介:

在线阅读

全本定价:¥68.00

作者简介

邱宝林,1971年生于安徽安庆,央企青联常委,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硕士,美国休斯敦大学EMBA,中国石油报社党委书记、社长。代表作《央企真相》

《央企品格》

作者:邱宝林 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上市日期:2015年08月

央企沉思录
作为一个石油人,一直以来, 我为企业有“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以及几代石油人为祖国和人民的巨大贡献而自豪。
可是,近两年围绕央企的负面事件时有发生,舆论诟病不断。到底是因为社会公众的不甚了解,还是央企自身积弊的集中显现,抑或是兼而有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苏轼的诗是个提醒:每个人都习惯于在自己的围城中,从各自熟悉的角度观察评判这个世界。跳出感情的樊篱,沉下心来进行普遍联系式的思考,超越感性可能更接近事实背后的“所以然”。
如果说以问题为导向,这个沉思的切入点,就应是央企少数领导干部贪腐这个热点了。我在想,石油企业有大庆精神的思想高地,有铁人为代表的石油英模和百万员工,有重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有“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为内核的思想体系和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的企业制度,是有丰富实践和辉煌经历的特大型国企。但还是出现了少数高管违法腐败、安全环保事故等诸多问题。这个大背反,其背后的“所以然”到底是什么?
当人长夜静思之时,往往浮想联翩;当人胸塞块垒之时,就想付诸话言。我们不禁要问:
为什么央企发展速度很快,公众和社会舆论的认可度却未能提升甚至更加复杂,央企的贡献与舆论评价的反差为什么这么大?
为什么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央企建设,央企也具有传统的思想文化优势,但少数高管违法腐败等问题依然不断出现?
央企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企业文化、工作理念和方法哪些已经失灵,如何与时俱进,才能迈过市场经济关、互联网时代关?
全面深化改革对央企意味着什么,央企如何探索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模式和道路?除了继续推进制度建设,还应从哪些方面用力,才能使企业振奋精神、焕发新活力?
为什么央企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靠经济手段没有很好地解决,还需要靠什么办法来根治?上述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更多人的长期思考,需要更高智慧的头脑风暴,我的文字并非著述和解答,只是见有所感、思有所悟的漫谈,惟愿“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相信:提出合适的问题,便是向解决问题迈出了坚实一步。
  (一)写作缘起
2013年8月26日,中石油两名党组成员和多名高管因涉嫌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随后陆续有二十多名石油企业高管接受调查。2014年以来,央企已先后有115位高管接受调查,半数以上是“一把手”。为什么央企的高管尤其主要领导,成为一种“高危岗位”?
央企的反腐不断演进,令人震惊。身陷囹圄的这些人,过去大多也投身事业、能艰苦奋斗、从一线“士兵”逐渐成长为“将军”的高管,也曾为企业做出过突出贡献。腐败案对他们曾经投身的事业、企业、亲人朋友都带来巨大负面影响。想来这也是他们未曾想到和深为悔恨的。
十八大之后的这场反腐风暴,折射出一些央企以及社会很多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央企在市场化改革的大潮中肩扛重任,产业报国,书写了多少激情与辉煌,奉献与担当。但同时,在这个本不应该被称作“名利场”的经济组织中,同样也上演了多少权力与资本的交织、私欲放纵与节制的博弈。
2014年,我多次参加干部培训交流活动,期间应邀作了三次讲座,听众大多是企业的中青年干部,是央企的管理者,都有着相似的经历,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大家对我讲的“规范、提升、自信、从容”等感悟,给予了共鸣。
这些现场的积极反馈,使我感到大家都在思考这些问题,需要这方面的信息和探讨。这一类思考和资料的积累,也成为本书沉思的基础。另一部分,是我在央企二十多年间,见证了国企和央企的改革发展历程。如今,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过了涉水过河的阶段,正在走向“深蓝”。无论是风暴,还是巨浪,都不容回避,唯有直面挑战,有进无退。此时,不仅仅需要张飞式的勇气,更需要诸葛亮式的智慧,而智慧往往来自于学习、涵养和实践的磨练。
当年大庆会战时,本是生产事故的“一把火”,却烧出了影响全国工业管理的“岗位责任制”;20世纪80年代,英国北海阿尔法石油平台发生安全事故,催生了现代工业安全管理的HSE管理体系。今天,央企在这场反腐风暴中倒下上百位高管,教训惨痛,大家理应对此深入总结,通过沉思其背后的“所以然”,催生出一套适合央企实际、科学管用、能确保权力合理有效受控运行的解决方案。
  (二)改革攻坚: “双建设”
在《央企真相》中,我曾梳理了国有企业的三个改革发展阶段——国营到国有的转变(本书概括为国企改革1. 0阶段) 、“老国企”的改革攻坚(2.0阶段)、以国资委成立为标志的“新国企”崛起(3.0阶段)。回顾国企改革历程,有助于我们面对现实,探寻未来。从管得过死、大面积亏损,到抓大放小、开放搞活,到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再到探索混合所有制,国企三十多年改革进程,就是不断解决老问题又面对新问题的求索过程。
国企改革从1.0到3.0,国有企业整体规模实力的壮大,创新能力的增强有目共睹,但深层次的矛盾仍然存在。十八大以来,尤其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国企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本书中将其概括为全新的“国企改革4.0阶段”。
国企改革4.0阶段,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从深层次的问题出发,按照中央提出的国企改革是否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实现做大做强做优。对于公益性国有企业,将“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对于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对于竞争性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向是进一步推进股权多元化等。“三个有利于”就是国企改革的总方向,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事实上,国企和央企改革一直在进行中,给企业放权让利,推动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几度分合,主业辅业分离,优化资产上市,冗员下岗分流,跻身世界五百强前列,在成绩中也潜藏着问题的暗流。社会舆论针对其泛起的沉垢,报以强烈的批评,大都属于“爱之深、责之切”。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这其中的“缘”和“因”便是改革攻坚的难点。改革进行到今天,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全面”之中,就一定包括这块最难啃的“骨头”,也就是最深层次的问题所在。
有人说是“制度”,可这么多年的改革和借鉴西方,不都是在体制机制上做文章吗?有人说政企没有完全分开,但政企绝对地分开,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被证明是不现实的。如何在政企分开的同时,党还能领导好央企,并使之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性?有人说要走股份制的路子,要搞混合所有制,这些确实重要,成效也很大,必须继续推进,但还是没能触及那块最难啃的骨头。国有企业的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等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反腐形势仍然严峻。
国企今天的难题提醒我们:制度建设无止境,需要持之以恒地完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与制度建设同样重要的问题——人的建设。比方说,华北地区常有雾霾,如何对待和治理雾霾,我们总不能怨恨天空吧。现在大家知道了,雾霾的原因很复杂,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惩罚。
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人的因素,认为在“天地人三才”中,人居于中,仰观天,俯察地,能够觉知天地的道与德,用体天法道的行为推动人类物质、精神文明的发展。每个人都毫无例外地在道法自然的法则下生存,所不同的是自觉与否的区别。正如《易经》说:“百姓日用而不知。”
人的因素,就是内因,一切的外因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同样的道理,在国企和央企,人的因素也是第一位的。央企的快速发展,有人的贡献因素;出现的问题,也有人的因素。毛泽东同志就特别强调在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一些央企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多数都出现在某些领导干部身上。
面对中国当前复杂的社会经济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给予我们理论上的方向和更深层次思考的空间。
对于国企,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加快发展保值增值,成为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全面依法治企,先在制度创新层面解决问题;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通过人的建设为改革发展做坚强支撑。而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过去的国企改革是在某个方面进行突破,当前就是要在“全面深化”上下真功夫。
对这“四个全面”,全面地联系起来解读,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国企当前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单兵突进,要靠制度建设和人的建设同时下功夫,“双建设”才能共同提升,见到大成效。
实现“双建设”和双提升,制度建设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约束力强,二是适宜性好(包括针对性和准确性),三是简易、可操作。
关于制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姆森有一个重要观点:制度没有“完美”的,并且是多元化的,无法事前就提供出来一整套完美的有机结合,是基于适应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而不仅仅是依靠制度设计。
在这里强调人的建设,不是忽视制度的重要性,而是强调要围绕着人来设计制度,更好地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度设计得再完备,但制订和执行制度的终究是人,是一个个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理念思维的、独特的人。制度是必须的,但再严密的制度笼子,也难彻底关住人的欲念。对于自觉自律的人,权力就在笼子里;而为利欲催动的人,权力自然想突破笼子的束缚。那众多的制度规定,尤其是亲手签批的东西,即使再细致入微,如果没有关注并防范人性弱点来设计,在贪欲面前也容易成为画地为牢的一条曲线。
制度的完善,是一种外在的“本质安全”,是人的建设外在的被动防堵。解决这个难题的同时,还需要瞄准央企品格的内在要求,加强精神的修炼,下功夫的着力处在自己的内心,提升管理者新领导能力的“上乘武功”,即“见、修、行”三位一体的“内功”境界,才能形成强大的内在定力,这种自我约束力是内在的“本质安全”。围绕着人的建设的一外一内两个方面,就是国企深化改革中关键战役,也是登上央企品格高峰的长征之路。
沿着这个思路似乎可以探究到,为什么在一些具有诸多多优势的央企出现了违法贪腐这个背反,出现了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分裂的原因了。制度不完善,品格内功不修炼,糖衣炮弹必然抵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