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史帝芬•卡拉汉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上市日期:2013年07月
内容简介:
热爱航海的史帝芬•卡拉汉,原本打算乘着自己亲手打造的帆船《独行号》,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到加勒比海。没想到,一场暴风雨,摧毁了他的船。身陷茫茫大海,漂流76天之后,卡拉汉奇迹式地获救,也写下人类挑战海洋的新纪录。
最重要的是:他怎么办到的?明明是必死无疑的绝境,他是如何把命运赢回自己手中的? 书中详实记录了他从出航到遇难、绝望求生直至获救的航海过程。恐惧、绝望、勇气、自我探索的心灵风景,一定深深吸引许多不航海的读者。
挑战,能够带来成长;也带来了危机,危机考验着我们,同时也为我们带来最大的转机。作者运用自己的经验,与读者分享大海给予的正向能量——我们应该如何勇敢地活着!
美国著名航海家。靠着自修学会了造船。担任著名导演李安的顾问,目前为多份专业航海杂志写稿与演讲,深深影响当代许多年轻探险者。他曾于1982年试图独自驾船横渡大西洋,却在途中遭遇暴风雨,船覆,仅靠救生筏在海上漂流了76天。获救后的他,人生从此改变──他继续生活,但更懂得珍惜;优雅地面对自己的人生逆境。
李安拍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时,最主要的工具书,全剧组人必读书。
没有这本书,李安可能拍不成《少年Pi的奇幻漂流》;没有这本书,人类无法如此理解海洋;没有这本书,一个人永远不知道自己潜能的极限……
Discovery频道特别为他制作了一部纪录片;《国家地理探险家》将本书评选为“史上百大探险经典”之一。
一本一经出版轰动全美的畅销书,受到台湾多位知名作家、学者、导演的推崇。如王浩威、林义杰、张泰迪、刘宁生、褚士莹、陈彦博等。
书中讲述的,不只是他与海洋搏斗的经过,也是他在“荒野”中的人生体悟。多年来,不仅成为航海者必读,全书字里行间交织着恐惧、绝望、勇气、自我探索的心灵风景,更深深吸引了许多不航海的读者。
本书是一本旅游+探险+极限+励志的图书!
送给爱探险、爱旅行、爱极限、爱运动、爱生命的勇敢者。此本书年龄无界限,均可享读。
我迷失在这茫茫大海中,这大概是大西洋上最空旷的一片水域。我大致估算了一下,觉得自己应该处在维德角群岛北方四百五十海里处,但是这些岛屿的 位置在上风向,而我只能顺风漂流。在下风向,最近的航道距我也有约四百五十海里。而离我最近的登陆之处是加勒比海的岛屿,却远在一千八百海里之外。先把这些抛到脑后吧,现在需要的是计划一下早晨的行动。只要救生筏撑得住,我就还有希望。但是它撑得住吗?海浪总是毫无预兆地袭来,在猛力拍击之前才骤然卷起。海浪以怒号为拍击声配乐,一次次拍击着它,撕扯着它。远远地传来一阵呼啸,暴风中心要卷过来了。呼啸声越来越大,好似加入了五线谱上的渐强音符,最后达到最强,吞噬了我周围的全部空气。海神出招了!救生筏在重击之下摇摇欲坠,发出粗粝的嘶喊,转而归于缄默。我们仿佛穿越到了人世的彼岸,不用再忍受种种折磨。我迅速打开眺望口,伸出头去,发现救生筏已经漂离了独行号。她的前帆仍然啪啪作响,船舵也是如此,船上的电线保险丝应该已经全部消熔了,现在桅
杆顶端的闪光灯一闪一闪,似在跟我道别。 我深深地凝望着她,看着灯闪的频率越来越低,心如明镜,这是她留给我最后的影像了。我的心仿佛缺了一块,空空的,就像是我最爱的朋友离我远去了一样。几次断续的闪光之后,一切终归于黑暗,独行号沉没在翻腾的波涛里。我拉起那条原本一头连接独行号的绳子,它曾是我的希望所寄——食物、衣物和水都在独行号上,但是现在另一头却空空如也。绳子其实没断,也许是最后一次撞击太猛烈,冲开了绳结,也许是我可能根本就没把绳结系牢。我系过数以万计个绳结,就像用钥匙开门一样熟练,可现在……不管怎样,想这些都没有意义了。我并不为没系牢绳结而后悔,谁知道又 会出现什么情况?要是我系得很紧的话,说不定这会我和我的小小橡皮筏已经被浪拍碎了。漂流,最后需要我以生命为代价吗?撞击稍稍缓和了一点,救生筏比之前平稳了一些,我模仿者亨弗莱•鲍嘉的语气告诫着自己:“好了,小子!你得自力更生!”我心中交织着恐惧、痛苦、悔恨、忧虑、希望,还有绝望。各种感受杂糅在一起,犹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充满了数不清的困惑,把我湮灭,犹如一个 巨大的黑洞吞噬了光。我身上依然冷到发痛,确切地说,我全身都在痛,先前因为紧张没来及注意的伤口,现在也疼痛无比。没有应急设备,没有地方可以躲避,我感到深切的无助。我觉得自己神经上所有的保护层都已经被剥离,一切赤裸裸地暴露在外,无论是心灵,还是肉体。整整一夜救生筏和我都在汹涌的波涛中颠簸,飘零如秋叶。我放下所谓的海锚,其实是一块布,来减缓我们下坠的速度,避免救生筏倾覆,就像是水中的降落伞。一道海浪突如其来地窜入救生筏下方,把我们高高举起,举到它竖立的最高点,看起来就像个盖子。黑色的海水趁机涌进救生筏,能有好几加仑。垂落的 波峰隔着薄薄的筏底重重打在我身上,我努力抓紧扶绳,但还是左摇右摆。海锚
在救生筏就要倾覆的一瞬间神奇地绷紧了,把救生筏向后拽了回去。刚刚被泼出 去的海水又倒回我身上,冰冷如刚融化的泉水。 我的救生筏是标准的六人配置,由两个内部分隔成多个气室的橡皮胎组成,两个橡皮胎上下放置,其内部直径大约有五呎六吋。我还记得在横渡大西洋帆船赛开赛前,组委会来视察独行号时看到这么大一艘救生筏时的惊讶眼神。“你们乘过四人筏吗?”我当时这么问他们。我自己有过亲身体会。有一次,我把一个四人筏充好气,邀了两个朋友同坐。结果,我们发现只有容膝之地,简直要坐到对方身上。照此,如果筏上真的 坐了四个人,想存活几天基本上不太可能,就算情况一切顺利,也是一种折磨。因此我推断,只有六人筏才能保证两个人在中程到长程的航行中得以存活。救生筏的上层橡皮胎上面还张着一个拱顶橡皮胎,呈半圆形,支撑着那个像帐篷一样的遮篷。遮篷的四分之一是不固定的,方便从内部进出。遮篷中央下 面的位置是整个救生筏唯一能够坐下不用弯腰驼背的地方。我可以靠在边上,用头把遮篷顶出去,也可以蜷曲身体躺下来。这艘救生筏的建造材料是用黑色达克龙强化再胶合的橡皮,边缘处还进行了加厚处理。我清楚地知道,救生筏常常会被撕裂,所以我仔细记下了橡皮胎的每一道胶合处,并时刻警惕任何撕裂或延展的预兆。上层橡皮胎与拱顶橡皮胎构成 一个充气室,下层的橡皮胎则与之构成另一个气室。一旦每平方上的压力大于二 点五磅时,安全阀就会打开,释放出多余的压力。橡皮胎是无法人工吹气的,必须使用充气筒。整个救生筏现在就像一条不安的蛇一样扭个不停。救生筏底很薄, 非常容易起皱,橡皮胎在下面滚来滚去,就像两只体型硕大袋鼠在床上蹦跳。我跪 着,一只手抓住扶绳保持平衡,另一只手拿着咖啡罐把水舀出去。筏底被我的膝盖压出一块凹陷,污水朝这里溜过来,我又用咖啡罐把它泼出去。每一次刚把水舀干就会有一轮新的震动,水就会再次灌进来,于是我只好又从头开始。舀水的好处就是让我的身体暖和了起来,但同时这也是个耗体力的活儿,
我不得不休息一下。我开始反胃,船晃得太厉害了,空气中充斥着混合了橡皮、 黏胶和滑石粉的难闻味道。但呕吐也是需要体力的,我现在一点力气都没有。海洋对我们进行着单调但不知疲倦的轰炸,拜托别让我们再翻船了,万一救生筏也翻了,我就真的陷入绝境了。我想象着自己嘴唇变蓝,皮肤被泡得发白的样子,大海会最后一次给我盖上她的毯子,而我就将长眠于下。为了保持救生筏的平衡,我把自己的全部装备都压在受海水撞击的那一侧,同时紧握扶绳,细心倾听。因为过分的担忧,我一直不自觉地皱着眉头,脸上都快挤出皱纹了。在一片黑暗之中,我好似看见一张如骷髅的脸凝视着我,面无表情。浪涛的声音好像战火轰鸣,我迷迷糊糊地半睡半醒,穿梭在战争的梦境里。黑暗最终渐渐褪去,四周的景色开始鲜明起来。晨曦无声无息地潜入这座关押我的海上牢狱,也带来了希望。我熬过了这漫长的一夜。没有任何一个白昼的来临像此刻一样让我激动
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橡皮鸭三世”: “橡皮鸭三世”有一个上层橡皮胎,一个下层橡皮胎和一个拱顶橡皮胎,风来自左边,推着橡皮鸭向右走。•拱顶橡皮胎:支撑顶篷。 •太阳能海水蒸馏器:用系缆加以固定。蒸馏液的排水管和收 集袋垂挂在救生筏下方。
外围扶绳:环绕救生筏外围一圈。 •防水裙:盖住整个入口,亦能挡住部分海浪,还可以悬挂鱼枪。•装备袋:装着大部分装备,是从独行号中抢救出来的。 •垫子:有助于缓冲鲨鱼和其他鱼类对筏底的撞击。由封闭式 海绵制成,约两吋厚,不吸水。•内部扶绳:充当固定所有装备的锚。扶绳的固定环之间可悬挂鱼肉。图中,箭头指向的水瓶、带鞘短刀和几截短绳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救生筏装备袋:买救生筏时附带,包括充气筒之类的基本配置,固定在底部的一个固定环上。•晾衣绳:在“肉铺”里用来悬挂鱼肉,吊在扶绳的固定环和顶篷之间。•进入关口:在救生筏正面偏右处,以阻挡风和接近的海浪。 •帆布:亦是从独行号上抢救出来的,折叠并捆绑在一起,可缓冲鱼类的撞击,并且在鱼被叉住弄进筏里时,可以防止鱼枪尖端刺破救生筏。•保鲜盒:承接雨水,放置在用来固定海水蒸馏器的系缆下面。后来改放在拱顶橡皮胎的顶端,用系缆加以固定,最后被放在救生筏里面,搁在漏雨的眺望口下方。•应急指位无线电示标器(ERIRB):以民航机能监测到的两种频率发出信号。•眺望口:位于迎风面,漏水严重,必须绑紧。最后,一个收
集雨水的披肩会流经这个开口,流入保鲜盒里。 •救生杆的系缆:拖在救生筏尾,以充里程计用,也能保持救生筏方向,避免倾覆。•空气瓶:给橡皮鸭充气用,它的位置很不安全,总是令人担忧。•压仓袋:底部四个装满水的袋子,同样避免救生筏倾覆。 •被压陷的底部:凡是有重量下压的地方就会出现。一般来说,水的压力会迫使舱底微微向上凸起,往下沉陷的地方就会成为鱼类撞击的显著目标。
然而,狂风仍在怒吼。过去我常在海上碰到强风,但是只要躲到甲板下,总能将强风稍稍隔离开来。但是在救生筏上这条定律完全不适用,筏里筏外几乎没什么区别。遮篷在空中翻飞,被风吹得哗啦作响。我犹豫着是否该打开ERIRB,这个讯号的范围据称可覆盖二百五十海里,运 行七十二小时,之后就会逐渐缩小范围,直至电量耗尽。如果民航公司能够听见它无声的呼救,对准讯号位置派出搜救飞机,或是附近的船只收到讯号,我将会获救。可是,这不是自欺欺人么?我所处的位置距离加那利群岛八百海里,距维德角群岛四百五十海里,最近的主要航道也在西向约四百五十海里之外。在那些岛屿上通航的飞机往往会取道欧洲或是非洲,而不是这里,至少目前为止我还没发现过。航海图显示,在四百五十海里之内没有任何重要到足以吸引洲际航空的非洲城市。不会有人听见我发最近出的讯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