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忆》

作者:高诵芬 徐家祯 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上市日期:2020年10月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活的历史书,记录的是以一个江南家族为中心、从清朝末年到改革开放开始这一百年的中国社会变革史。高诵芬扬清激浊,曲尽其致,以其特定的年代和经历,写就了这段历史,成为杭州乃至中国特定时代的教科书。这本书也成为了解和观察那个时代、那座城市、那个阶层的独特视角。时代变迁,繁华落尽,物是人非,当晚挑灯夜读至凌晨,掩卷叹服。这样的文字,只有饱经阅历后的静心才能得到。日子是流水,老人用心境洞穿了她,清澈如许。

在线阅读

全本定价:¥69

作者简介

高诵芬(1918-2005),女,浙江杭州人。出身世代书香门第。南宋武烈王高琼后代。自幼在家延师授读。年十八,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同乡的徐定戡。相夫教子,克尽厥职。一九九四年一月,夫妇定居于澳大利亚始写作回忆文字。其中与其子徐家祯合著之《山居杂忆》三十余万言。
  徐家祯(1942―),上海人,祖籍杭州;语言学家、散文作家;曾任教于澳大利亚南澳洲阿得莱德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他1990年任澳洲华文作家协会首届理事会理事,并历任该会副秘书长等职;1993年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历届理事至2003年;1999年,汕头大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出版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对他有专篇评述;他的散文文风质朴、清新,文句通顺、流畅,描写细腻、逼真,议论大胆而有新意;善写生活琐事,自称深受周作人、丰子恺散文的影响

精彩推荐

畅销书作家黎戈——
《山居杂忆》里,除了四季流转的风俗之外,这本书里,我*喜欢的,就是高老太太谈到“人际”时的情味,除了现实血亲之外,对仆人也要宽待体恤,为他们养老送终。《山居杂忆》之味,就是人情味,是高诵芬蕴藉含蓄的朴厚之美。老太太身上有种让人舒服的低调:顺时不炫富,追忆不炫苦,写作不炫智,而这个不夸张不造势的淡然,又保护了她自己。

微博大V雲姑——
看到桂花就想起《山居杂忆》这本书,毫不夸张地说,几年前看过后,至今我还没读到比这本书更好看的当代散文集。


《山居杂忆》

作者:高诵芬 徐家祯 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上市日期:2020年10月

桂花糖
杭州风俗,中产以上人家嫁女,除了必不可少的喜筵、嫁妆之外,就是要准备桂花糖,也即喜糖。之所以要用桂花糖做喜糖,大概是因为取“桂”与“贵”同音,而桂子是一种长生药物,这跟“早生贵子”的吉利口彩又有联系了。
杭州较大的糖果店一般都有现成的桂花糖出售,办喜事的人家可以较大数量采购。普通每包四粒,红、黄两色。黄的是以桂花和白糖制成,也加一些色素;红的是玫瑰,但因玫瑰在中国系名贵花卉,不易多得,只好大多用色素冒充。较考究的也有六粒一包的。外用红、绿两色的纸分别包成长方形纸包。长短、阔狭约如两指相并宽,比手指略短。这种桂花糖不是在结婚当天分赠来道贺的宾客的,而是留在结婚第三天,亦即“三朝”这天晚上宴请宾客时用的。等宾客坐定,主人就派人按人头逐个将桂花糖放在杯筷的旁边。普通每位两包:一红、一绿;体面些,则增加至四包:两红、两绿,不过这种人家不多。之所以要在开宴时逐个分糖而不再在其他场合分糖,大概是因为这样就不会重发或漏发喜糖。
我家是杭州世家大族,从家里原来保存的家谱来考查,远祖是追随宋代高宗皇帝从河南汴梁南渡来到当时叫做临安的杭州陪都的(注)。大家庭聚族而居的地名叫“双陈衙”。这个地名还是沿袭南宋旧称,在元朝写成的《咸淳临安志》这部杭州地方志上都可以查到这个地名。基于我家当时的社会地位,嫁女时分送桂花糖就成了来宾瞩目的一件事。另外,我丈夫家是从事工商业的家庭,交游广阔,家族中亲友人数众多,在桂花糖的质和量两方面都不能不有充分准备,以免被人笑话。于是我父亲在我出嫁之前不但在嫁妆方面准备得精益求精,而且在准备桂花糖方面也要力求出人头地,让人可以赞不绝口。
首先,我们准备的桂花糖的品种不能仅限红、黄两色,而必须有六种不同的颜色;其次,选料必须讲究,一切色素或人工香料完全摈绝不用;另外,数量必须充分,不但够在“三朝”的晚宴上让每位宾客都能分到四包,而且如果我丈夫家在当天还需要桂花糖,我们也要能够大量供应,务使宾客满载而归。于是,制作和储备桂花糖就成了一桩长期而繁琐的工作。
我们准备的六种桂花糖是:黄的桂花糖,红的玫瑰糖,白的代代花糖,绿的薄荷糖,黑的乌梅糖,蓝的靛青花糖:统称“桂花糖”。这六种糖的用料,除了乌梅可以现成从南货店里买来自己再略作加工外,其余五种都必须经过摘选、分理、拌和、研捣、印制、收干等工序,由我们自己来制作。而且由于五种糖的原料不一样,所以手续也不一样,再加采集原料的时间也不一样,于是从我十四岁订婚到十八岁出嫁这四年时间里,每到春、秋两季就出动不少人力进行桂花糖的制作,真是热闹非凡。